洪水中的觀音閣。
枯水季的觀音閣。陳凌志攝
位于長江湖北鄂州城區(qū)段小東門外長江中的觀音閣,被稱為“萬里長江第一閣”
近年來,一到汛期,這座“洪水沖不走”的“萬里長江第一閣”就會走紅網(wǎng)絡,備受海內(nèi)外的關(guān)注,它在滔滔洪水中矯若驚龍的模樣,被網(wǎng)友們追捧為“閣堅強”
“峭壁起江心,層臺水面浮。豈堪龍久臥,但見石長留。云影輕帆處,橈聲夜渡頭。問津何處是,一柱砥狂流?!鼻宄娙私獝嗽凇洱報磿远伞芬辉娭腥绱艘髡b位于長江湖北鄂州城區(qū)段小東門外長江中的觀音閣。自巴蜀到吳淞口,長江江中僅此一閣,被稱為“萬里長江第一閣”,引來無數(shù)文人墨客登臨樓閣、賦詩題刻。
近年來,一到汛期,這座“洪水沖不走”的“萬里長江第一閣”就會走紅網(wǎng)絡,備受海內(nèi)外的關(guān)注,它在滔滔洪水中矯若驚龍的模樣,被網(wǎng)友們追捧為“閣堅強”。
浩渺的長江,兼具力學和建筑之美的觀音閣雄踞在巨礁之上,坐看云卷云舒,隨水位變化而浮浮沉沉。這座建在江中的樓閣,為何能一次次經(jīng)受住滔滔江水的沖刷?古人為何在長江中建這樣一個建筑,數(shù)百年來它經(jīng)歷了什么,發(fā)生了哪些故事?還有哪些未解之謎?
近期,長江流域持續(xù)強降雨,多個水文站水位破1998年歷史極值。汛情告急之下,洪水中巍然屹立于長江中游的觀音閣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。
巧妙設計精心修護,“閣堅強”屹立江中數(shù)百年
7月13日,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最大一輪洪水洪峰順利通過鄂州江段。觀音閣水位達到26.78米,超過2016年的最高水位26.09米,逼近1998年最高水位27.23米和1954年最高水位27.65米。兩天后,水位已有所回落,但記者在長江鄂州城區(qū)段眺望江中的觀音閣,只見滔滔江水已沒過了觀音閣二樓窗戶,原本偌大一片建筑只剩下黑色屋頂以下半米露出水面。
“沒想到今年洪水這么大,二樓也被淹了?!必撠熡^音閣管理維護的鄂州市博物館館長秦昌林說,汛期來臨之際,已經(jīng)組織人員將觀音閣一樓物品轉(zhuǎn)移到二樓,關(guān)閉了過江電纜通電開關(guān),為確保觀音閣安全度汛,還特地增強防范力量,安排4人24小時監(jiān)控,不間斷巡查,及時了解觀音閣的安全狀況。
不過,秦昌林對觀音閣的安全狀況并不擔心。他說,只要洪水沒有淹過屋頂,就不會對建筑有太大威脅,水退后維修下就可以恢復。觀音閣經(jīng)歷數(shù)百年風雨洗禮,雖然屢毀屢建,但建筑主體結(jié)構(gòu)一直保持原來的樣子。特別是近五年來,除去年外,觀音閣幾乎年年進水,卻并無大礙。
觀音閣位于今天鄂州市城東,建在距江岸約300米的巨大礁石之上。礁石盤桓江心,石勢嵯峨,蜿蜒起伏,如龍蟠雄踞,故名龍蟠磯。觀音閣坐東朝西,閣長24米,寬10米,高14米,基座1米余,以條石壘成。閣身以紅石和青磚砌就,與閣下龍蟠磯絕妙地融為一體。
如果以“上帝的視角”俯瞰下來,龍蟠磯與觀音閣恰似一艘巨大的航船,在浩瀚的江面劈波斬浪,與身旁往來穿梭的大小船舶融為一體。
鄂州古稱武昌,是東吳孫權(quán)稱帝之地。據(jù)《武昌縣志》等史料記載:宋時龍蟠磯建寺,歷代有興廢。也就是說,龍蟠磯上的寺廟,可以追溯至宋代。但其規(guī)模和功用,已難考證。至元代,一位名叫達魯噶齊鐵山的地方官員(武昌監(jiān)邑)壘石成臺,再建龍蟠磯寺,方才有了今日所見觀音閣的前身。
為何觀音閣能在江中屹立數(shù)百年?秦昌林認為,首先是它的建筑設計十分巧妙。觀音閣坐東朝西,龍蟠磯礁石上壘石成臺,臺上才建起樓閣,閣與磯巧妙地融為一體,巧奪天工、氣勢磅礴,展現(xiàn)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它依石而建、地基牢固,如同船舷一樣,既減緩水勢,又順勢泄流;更重要的是,在觀音閣的受水面,建了一堵異常堅固的弧形石墻,這是一道擋水墻,保護觀音閣主體免受洪水的正面沖擊。
鄂州市博物館文管所館員余夏紅介紹,2015年觀音閣建筑本體大修,修繕前,曾委托專業(yè)機構(gòu)做過地質(zhì)評估,發(fā)現(xiàn)龍蟠磯礁石上有不少裂縫,專家評估認為這些裂縫不會影響建筑安全,不需要進行處理,可見觀音閣下的礁石地基非常堅固。
建閣是為了鎮(zhèn)水?龍蟠磯催生孫權(quán)稱帝?
古人為何要在江中建這么一個建筑?秦昌林說,自古以來,鄂州一帶水患頻繁,為了鎮(zhèn)水免災,從宋代開始,當?shù)毓倜癖阍邶報创壣闲藿ㄋ聫R。元至正五年(公元1345年),本地行政長官鐵山在原先的廟基上督修建閣,原名“大士閣”,后更名為“觀音閣”,也叫龍蟠磯寺。
明代周儒《觀音閣記》中所載,“元監(jiān)邑鐵山,壘石成臺,跨鱗鬣,上連石梁,梁間刻東方曼倩鑄像,降水勢,示過舟也”。元明時期,長江中游商貿(mào)繁榮,水運發(fā)達,江心有巨礁,對航船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。人們在石上修閣筑寺,既期望能鎮(zhèn)水避災,又給過往船只以警示,也是順理成章。不過閣中以東方朔為供奉對象,以降水勢,卻是比較獨特的。
“觀音閣,觀音閣,隨水漲,隨水落?!痹S多鄂州人都能吟唱這首古老的民謠,并有不少關(guān)于觀音閣幫助人們平安度過水患的傳說,傳遞出洪魔襲來時觀音閣能伏波安瀾、化險為夷的美好愿景。當然,觀音閣并非真的可以隨水起落。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蔡清華說:“觀音閣不易被沖毀,是因為它建得比較高,很難被完全淹沒;但是一旦遇到罕見大洪水,毀損也在所難免?!?/p>
實際上,自宋代始建以來,觀音閣歷盡滄桑,屢有毀建,經(jīng)過了無數(shù)次的重修。
明代嘉靖六年(公元1527年)春,觀音閣毀損,武昌知縣許穡卿率幕僚登臨龍蟠磯,說了一句:武昌之奇觀,不可廢此。于是督促閣中僧人募資重修?!霸矫髂曷涑?,視昔尤偉,觀瀾有亭,寅賓有樓”,增建了觀瀾亭、寅賓樓。
清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,欽差大臣官文駐節(jié)鄂州,治軍整暇,偶見江心有小島橫江而峙,上有樓閣,奇而詢之,知為“武昌八景”之一。于是“復舊觀,且稍拓而大之”,并題書“龍蟠曉渡”四字,刻石嵌于寺門楣上。時人王家璧著《重修龍蟠磯寺記》一文記之。他說,這一次重修,“凡費制千七百緡有奇,公(官文)分鶴奉千金,余則屬僚暨邑人士之好義者協(xié)以成之”。
如今的觀音閣,正壁鐫有“觀音閣”三個大字。閣內(nèi)有一亭三殿一樓,總面積300平方米,由西向東依次是觀瀾亭、東方朔殿、老君殿、純陽殿、寅賓樓,還有客堂、丹房、齋廚等。
秦昌林介紹說,在觀音閣內(nèi),既有東方朔殿,也有老君殿,還有純陽殿、寅賓樓,既供奉有石雕觀音菩薩像,也有八仙石刻塑像,體現(xiàn)出儒釋道“三教合一”、以道為主的傳統(tǒng)文化特征。
遠眺滔滔洪水中的觀音閣,你能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在狂流中屹立的雄姿,更能深深體會一種飽經(jīng)磨難而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力量。
不遠處,鄂州博物館的展廳里,一幅“即位祭天”的展陳圖文講述了龍蟠磯的不同尋常。龍蟠磯似潛龍出水,昂首江中。三國時期,孫權(quán)將其軍事指揮中心遷到此地,取“以武而昌”之意,將鄂縣更名為武昌。據(jù)說,某天有人來報,城北江心巨礁之上,有黃龍蟠臥;城東虎頭山上,有鳳凰啼鳴。百官進言,武昌是“龍蟠鳳集”之地,有帝王氣象。
于是,孫權(quán)于公元229年在此稱帝建都,并改年號為“黃龍”。從此,孫吳稱雄江東,三國鼎立數(shù)十年。
觀音閣仍有不少未解之謎
“昔日吳王避暑宮,三分割據(jù)各稱雄。黃岡對峙沉云黑,赤壁鏖兵兩岸紅。半嶺石巖曾試劍,中流砥柱有蟠龍。千年霸氣消磨盡,再看金湯奏凱功?!惫傥囊彩峭砬迕贾?,一度出任湖廣總督。雖無治世才能,然而親臨觀音閣,見石磯輪囷,古閣聳峙,威鎮(zhèn)江心,寫下的這首詩也是霸氣側(cè)漏。
不過,1931年的大洪水再次令觀音閣“棟折椽塌,寸木片瓦,一無所存”。據(jù)時人謝紹方《觀音閣記》載,適逢木材商人陳芝生乘木排順流東下,不料擱淺磯頭,推不能進,挽不能退,乃許愿禱求,捐洋一千元,杉樹六十根,以修廟宇。當?shù)厥考澮布娂娊饽?,“以建斯閣,而存古跡”。
新中國成立后,國家和地方政府多次撥款維修,并不斷配置文物保護附屬設施設備。1954年,長江遭遇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,將觀音閣沖毀成斷壁殘垣,由當時的鄂城縣文教局呈請湖北省文化局撥款重修。1982年到1985年,國家文物局和當?shù)卣畵軐?罹S修。1996年7月,洪水猛漲,觀音閣后殿東南臺基崩塌一半,部分門窗沒入水中,洪水過后,省、市撥出??钸M行修繕。1998年,觀音閣又一次被大洪水全部淹沒,部分設施遭受損毀,湖北省文物局下?lián)芫葹目?萬元維修。
2015年,經(jīng)過7年多的立項、審批、設計和建設后,政府耗資七八百萬元,對觀音閣本體進行維修,并購置了安防、消防、水電、防雷、工作用船等設施設備,使得這一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煥然一新。
“三峽工程建成后,長江防洪能力強大了,像2016年和今年這樣的洪水,都能安然度過,現(xiàn)在觀音閣真正有條件屹立不倒了。”多位當?shù)馗刹空f。
今天,觀音閣已是鄂州城中一處亮麗景觀,融自然之壯闊與人文之豐厚為一體。閣邊江岸,早已不見以往的亂石荒灘、低矮民房,而是固若金湯的江堤,嘉樹爭華、小亭臨風的江灘公園。極目遠眺,對岸黃州如帶,赤壁如虹;江面上浩渺遼闊,巨輪往來,一派繁盛;而回身反顧,則是西山積翠,南湖夜月。
豐富的傳說,動人的故事,旖旎的風光,吸引著市民和游客來此駐足。尤其是到了汛期,到這里觀望看水,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
2001年10月,國家郵政局發(fā)行《鄂州觀音閣》普通郵資封一枚,采用銅版畫技法設計的郵資圖,江水共藍天一色,表現(xiàn)出萬里長江第一閣威鎮(zhèn)江天的氣勢。2006年5月,觀音閣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電影《長江圖》中,有女主角游泳登閣的鏡頭,畫面唯美令人向往,但如今的觀音閣只可遠觀、不能登臨。秦昌林說,觀音閣懸于水流湍急的長江之中,所處位置環(huán)境十分特殊,為了確保游客和文物安全,政府關(guān)閉了游客參觀通道,不向公眾開放,這也給它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。
作家劉敬堂說,觀音閣是一種文化,文脈源遠流長,若改變了她的身份,損壞了她的模樣,則是冒天下之大不韙。今人應當做的,是保護她,珍惜她。
記者了解到,由于與觀音閣相關(guān)的文字記載十分有限,少數(shù)的史料記載也只有寥寥幾筆,特別是明代以前的史料少之又少,給文物考證和研究工作帶來了許多障礙。當前,關(guān)于觀音閣的前世今生,還有不少謎團有待進一步考證。
倘若修建觀音閣是為鎮(zhèn)水,為何只在梁上放著東方朔的像,卻沒有大禹、龍王等傳統(tǒng)治水圖騰的蹤跡?宋元時觀音閣的建筑規(guī)制和周邊環(huán)境是什么樣的,如今位居江中的閣樓當時是否也立于長江之中?應對洪水沖刷十分關(guān)鍵的擋水墻是什么時候建設的,這堵墻為何能屹立數(shù)百年不倒?古人設計這座建筑基于什么樣的建筑思想……
秦昌林坦言,關(guān)于這些疑問,有些可以通過技術(shù)手段解決,有些現(xiàn)在還只能靠推測。他希望加強對觀音閣的資料收集和研究挖掘,更多專業(yè)人士能夠加入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中,發(fā)掘文物之美,汲取古人智慧。(皮曙初、王賢)
-
大數(shù)據(jù)"坑熟客",技術(shù)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